減肥方法很多,原理也很簡單,不外乎減少熱量攝取及增加消耗,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大部分人減肥知識不足,方法不確,不但減肥無效,甚至愈減愈肥。對減肥最重要認識就是「無法要瘦哪裡就瘦那裡」。
抽脂手術 (liposuction)是相當熱門的美容項目,但一般人並不清楚手術的本質,甚至也有人認為抽脂就等於減肥,一般而言,抽脂只適合做局部的塑身。
抽脂是在手術的部位切一小傷口,將抽脂管伸入脂肪層,利用抽脂機的負壓把脂肪吸出。從抽脂手術問世,儀器及技術的日益改良,受手術者數目年年成長,抽脂術的手術併發症也漸有所聞,可能原因除了技術不純熟外,近來強調巨量抽脂,也是造成許多意外的重要原因。前幾年大量抽脂盛行,屢屢以抽脂量的破紀錄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這背後所隱藏著的諸多危險。曾有人因大量輸液而造成肺水或肺栓塞塞,也有因藥劑過量致死的。
抽脂並不宜用來減肥,且須遵循安全守則,巨量抽脂有著許多併發症的危險。減肥是全身性的,抽脂則只是消除某一部位的脂肪,只有手術過的部位脂肪會減少,其他部位還是跟原來一樣。若想用抽脂來減肥,需在安全考量下,分部位分次來做不是不行,只是代價很高。
減肥過的人都會發現,瘦是瘦了一些,但有些部位就是消下去,如的女性「水梨型」的小腹臀部及大腿;或是男性「中廣型」的上腹及肚臍周圍。這些地方不但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肥胖,而且這些部位的脂肪更不易因運動及減肥而分解。對這些頑固部位,抽脂正好用來消除堆積的脂肪以改善曲線。
人體脂肪細胞數目通常只在發育期增多,發育完成後數目就穩定,胖瘦只是脂肪細胞大小的改變而已。因此理論上抽脂手術將脂肪細胞減少後,該處的脂肪細胞不會再生,除非全身繼續肥胖,否則抽脂部位不易胖回來。
抽脂適用於局部皮下脂肪中度肥厚的肥胖患者,最好沒有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血液性疾病和其他急慢性疾病者。一般沒有年齡上限,只要皮膚有彈性即可;但如皮膚鬆弛情形很厲害的話,就必須借助拉皮手術。
術前醫師會將欲吸除的部份標記出來,消毒皮膚後注射藥物溶液,使脂肪易被吸出且減少出血。在皮膚劃下小切口後,器械在脂肪層中造出許多管道,其目的是保存神經和血液供應;再將抽吸器放入皮下脂肪層將多餘的脂肪刮下抽吸。
早期抽脂術多使用乾抽法,1987年美國醫師Jeffery Klein提出局部膨脹法抽脂的方法(Tumescent liposuction)。所謂的腫脹抽脂術,是在手術部位預先打入大量局部麻醉劑、血管收縮和弱鹼的生理食鹽水,使組織腫脹,如此可以降低出血量,它可以加速抽脂,抽出比傳統抽脂術更多的脂肪,減少術後疼痛和使用全身麻醉的機會。同時灌注液可以填補脂肪空間,避免術後組織液不足。最重要的是灌注溶液,可使抽脂空間放大,方便抽脂導管的操作,較可以避免術後凹凸現象,達到更理想的手術效果。
一般而言,抽脂結果和醫師的技術經驗最相關,不宜在使用儀器大作文章,要不然就有迷信科技或誇大之嫌。
手術進行的方式,是在要抽脂的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再切開一個一公分左右的小傷口,將一根細長的管線伸入皮下,以扇形水柱對脂肪進行沖刷,將脂肪與神經、血管組織分離,再用負壓的吸力將脂肪抽出,就能以水力溫和移除討論的脂肪,而不傷害周圍其他組織,減輕患者術後的疼痛感及瘀青,消腫也比較快;就如同用水來沖刷植物,能夠將土壤 (脂肪)沖走,同時保留根莖 (血管神經)。專用配方 (Solution)有別於傳統抽脂施打腫脹液,水刀抽脂使用專用配方精確作用在手術組織部位,有效避免血管及神經創傷及熱傷害。
術後初期會腫脹、瘀血及痠痛,是正常現象。消腫約需一週,這段時間最好多休息,避免出血。簡單小範圍的抽脂手術不用住院,不影響上班;大範圍抽脂需休息二至三天,一般約二週後可恢復日常活動。
術後皮膚感覺較遲鈍,這是因為抽脂的同時也破壞了一些感覺神經纖維,在三到六個月內會漸恢復。
一點皮膚凹凸不平是正常的現象,這是脂肪抽吸管所造成的,須經常按摩患部,約在三到六個月會漸漸均勻平滑。通常事先要準備彈性緊身衣,術後立刻穿上,可減少血腫、瘀青和用來塑身。三個月後患部穩定,就可看出成果。緊身衣最好穿三個月以上,須定期追蹤患部的變化。
據 Courtiss和 Gargon兩位醫師的報告,抽脂手術最常遇到的併發症是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其他還有皮膚感覺異常、水腫、淤青、血腫、漿液腫和感染。
1.心血管的併發症:抽脂前大量注射血管收縮劑,易引起心血管的併發症。
2.麻醉劑過敏或過量:麻醉時所使用的藥物,因體質關係偶會發生過敏反應,而局部麻醉若過量也可能引痙攣或呼吸衰竭。
3.急性肺積水:因大量抽脂而注射大量的溶液於抽脂部位而引起。
4.脂肪栓塞:體內脂肪因手術而導入血管,造成肺部栓塞而導致呼吸衰竭。通常發生於術後24至48小時之間。
5.休克:抽脂後持續出血形成出血性休克。
1.術區凹凸不平:乃因抽脂技術不純熟所引起的。
2.局部脂肪壞死:因抽脂破壞脂肪的血液循環,有發生局部脂肪壞死的可能,導致術區凹凸不平、軟硬不一。
3.局部皮膚壞死:因超音波抽脂所生的熱接觸過長的時間造成的;另外如果手術破壞了過多的皮膚血液循環,可能會出現皮膚水泡甚至是壞死,還會留下傷疤。
4.局部出血、瘀青:抽脂時有合併出血、瘀青,在正常情況下,三週內會消失。
5.感染:正統醫院在此類手術的感染率大約介于2%至5%之間,消毒很重要。
6.術區麻木及異常感覺:偶爾會出現被針刺的感覺、如螞蟻爬行的感覺等,約在1至3個月內會逐漸恢復。
近年來抽脂發生的意外病例,大部份和巨量抽脂有關,目前一般安全的共識為:
1、每次抽脂不超過5,000 c.c.。
2、局部麻醉 ( lidocaine)小於35 mg/kg。
3、文獻報告建議若抽出量超過5000 c.c.,最好住院觀察,測每小時尿流量,使維持在30~50 c.c./hr。
一般大抽脂後最好也能留院觀察過夜。
4、膨脹法抽脂時施打的液體不超過4000 c.c.。
5、血紅素及血容必須在術後及次日作檢查,必要時補充輸液甚至於輸血。
6、六十五歲以上者發生併發症機率增高。
7、靜脈輸液與抽出體積比為1:1。
一般而言抽脂是安全的,併發症的發生往往是因為經驗不足或過度強調巨量抽脂所造成。為了安全,術前需先作評估,要了解執行手術醫師的能力、有無麻醉科專科醫師負責麻醉及醫療設備是否齊全。
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及術後的照顧均須詳細與主治醫師溝通。
抽脂手術的目的是用來身體雕塑 (局部塑身)而非減肥 (瘦身)。
建議使用在減肥後仍無法去除局部脂肪囤積,例如腹部及臀部的脂肪堆積。
抽脂必須在皮膚上劃下小的切口,所以也會留下小疤痕。
體重不超過理想體重的30%,且皮膚彈性良好,抽脂塑身的效果較最好。一般而言以臀部、大腿、下腹及腰部的效果比較好。
每次抽脂最好抽 2000 cc以內的脂肪,若抽超過較易因為出血過多而造成低血壓。如真要大量抽脂,要跟您的醫生溝通,可以分次完成。
小腿抽脂只能改善脂肪堆積,不能改善肌肉肥大;且術後腫脹也會較持久。
抽脂術後為避免脂肪又再度堆積,正確的體重控制是相當重要的工作。術後照顧按摩也很重要。
抽脂手術宜避開夏天進行,只因穿著緊身衣易汗流浹背。
術前與醫師詳談。抽脂是一項很嚴謹的手術,一定要找具有中華民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或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因為只有他們是衛福部認定的整形專科醫師。
抽脂結果和醫師的技術經驗最相關,千萬別迷信科技(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