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Layout

臉部削骨手術

將臉縱軸部分成三等份,額頭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再到下巴的三等份,完美的臉型比例應為 1:1:1。橫軸約可分為五等份,顴骨最高處約在眼睛外眥與下顎垂線之上三分之一。

韓國人不少是高顴骨寬下顎,韓國人瘋整形,削骨十分風行。隨著韓風日盛,國內也愛削骨,流行小V臉。

有人以為為削骨就是正顎手術,其實這兩樣是不同的手術,削骨手術是將臉骨變小、變柔和的手術,指的是臉部透過骨骼磨平、切割或移動一部分的臉骨位置,而改變臉型的一種手術,大致上可分成顴骨削骨、下顎骨角削骨(下巴截骨另文討論)。顴骨削骨與下顎骨削骨則與咬合無關,屬於輪廓手術。

顴骨最高處約在連接耳珠與鼻翼,和連接外眥與嘴角連線,交叉之外上象限,或在眼睛外眥與下顎垂線之上三分之一處。

想要小臉 除了削骨外,脂肪型的胖臉可透過抽脂及切除口內脂肪、矯正雙下巴來改善;咀嚼肌肥大者可打肉毒;至於顴骨弓外突、下顎骨角外突或下顎比例異常的骨骼型大餅臉,除了削骨,沒有更好的方法。

但有時也可利用墊下巴或是豐蘋果肌來強化臉的立體感或拉長臉型。老化的鬆弛下垂,也多會讓人從原本的緊實V臉變成鬆垮的U臉,下顎線條隨皮膚下垂,視覺上會誤以為臉變大,老化的大臉是可透過拉皮手術或Ulthera 及 Thermage 來拉提下垂嘴邊肉,以塑造年輕的V型臉蛋。

正顎手術則會改變上下牙槽、上下顎與齒列的相互關係,對臉部側面線條輪廓改變很大,有時兩種手術必須配合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暴牙(上下顎骨突出)合併大餅臉(顴骨或下顎骨過寬),就需要接受上下顎的後退手及進行削骨手術,甚至下巴手術也要一併進行。總之,側臉輪廓是透過正顎手術和下巴手術來調整,正面輪廓可以透過削骨手術來改善;兩者合併可以達到三度空間的改善,顎骨突出和臉形過大一解決。

顏面削骨與正顎手術同樣是經由口內切口進行的骨整形手術,至少都需要1-2週的消腫期,所以顏面骨的輪廓問題,不管是正顎或削骨,最好是一次完成,否則要在同一個區域,做兩次手術,恢復期會是漫長到令人難以接受的過程。

削骨與正顎手術有一定的步驟和程序,絕對不可貪快、草率處理,這樣容易留下後遺症,例如臉部肌肉麻痹、下巴失去知覺等,因此對於削骨與正顎手術應該要有正確認知。

削骨可分為:顴骨削骨手術、下顎骨角削骨手術。

顴骨削骨手術一截骨形狀分為L型與I型兩種:下圖黑直線為I型 ,藍線為L型。

將骨頭切除或將其位置改變後,再用鈦合金鋼板和螺絲固定。

顴骨削骨手術:


顴骨高聳則中臉向前或向兩側突出,線條剛硬,缺乏女性柔美。一般而言,前顴骨弓較凸出的患者,需要施做L型切法調整面寬,而後顴骨弓凸出的患者,則施做I型切法調整向內折,當然兩者都不能調整得太多,不然會產生臉部鬆弛下垂的問題。臉部下垂跟I型還是L型其實沒有關係,主要是顴骨內退,或是骨頭取多取少比較有關係,欲解決削骨後產生的下垂和鬆弛問題,需在術中將下垂的軟組織或筋膜進行拉提固定,才有機會減少問題的嚴重性。

顴骨削骨手術手術方法可分為:鬢角有傷口及鬢角無傷口。

正統削骨手術是鬢角有傷口,手術重口內是利用電動工具以切除或磨除的方式,也須從鬢角傷口將後顴骨弓截斷,將骨頭切除或將其位置改變後,再用鈦金屬鋼板和螺絲固定,大部分的病患鬢角疤痕恢復後幾乎都看不到。

另一簡易式削骨手術沒事有鬢角傷口,顴骨弓後段的骨頭,是從口內靠觸覺將後端磨斷或敲斷。由於沒有清楚看到要切斷的骨頭位置,有時會誤傷顳顎關節,且顴骨後端的骨頭就沒辦法固定,容易造成位置移動及變形。

傳統的削骨手術是要切下一小片顴骨,透過口內約6-8公分的切口,剝離軟組織後,鋸下一部分顴骨塊,將顴骨弓向內折後以骨釘骨板來固定,可以同時解決顴骨過大及顴骨弓過寬的問題,但削骨手術剝離範圍較大,術後恢復期較長。

新的削骨小臉術,只能針對顴骨弓過寬,口內僅需1-2公分切口,切斷顴骨弓兩處,將其向內折入來減少顴骨寬度,手術剝離範圍較小,但恢復期也較短,沒有切除顴骨本體,也不需要骨釘骨板來固定,只適用於顴骨不大,但顴骨弓過寬的案例。

下顎角削骨術:


一般來說下顎角約為120度,下顎骨稜線渾圓流暢,視覺上不會有明顯突起,倘若下顎角肥大,角度會逼近90度,下顎骨稜線條分明,外觀突出呈現方型;對於下顎角肥大者,一樣可利用削骨手術使臉部線條變得柔和。有時必須考慮同時做下巴削骨術,有效縮窄下面部,使臉部正面與側面線條更自然柔順。 

實線為截骨位置,虛線為下齒槽神經經過的位置。 

上圖是切下來的下顎骨角,切除下顎角可使臉形變為美麗的橢圓形或瓜子臉,下顎角削骨切除術其優點是對下顎角肥大者效果好;缺點是手術大、恢復時間長、費用高、副作用較多。

其副作用有:1.張口困難 2.血腫 3. 感染 4.下顎不對稱 5.神經損傷。

很多人來諮詢正顎手術時,已經做過削骨手術了,但是還是對於術後的臉形並不滿意,主因是側臉的輪廓沒有得到改善。

比如戽斗臉,它的特徵是中顏面凹、下顎突出,表情看起來很嚴肅。當戽斗臉形牙齒的咬合是正常的,而骨頭排列是下顎較為前凸,就是所謂的骨性戽斗(skeletal class III)。許多醫師,看到牙齒咬合正常,就認為不是顎骨的問題,而只建議削骨手術,常常削骨完後,臉形除了變的較小外,骨性戽斗的特徵依舊。

所以這種戽斗臉形,常常需要的是正顎手術(或許合併削骨),將顎骨的突出往後退,而非單純削骨。

削骨手術的成敗取決於那些條件?

削骨手術的成敗取決於執刀醫師的專業度、經驗值以及審美觀,還有削骨術後的正確照護,皆對削骨術後效果造成很大影響。


削骨手術的後遺症有哪些?

術後出現的後遺症有:出血、感染、骨頭癒合不良、不對稱、臉部下垂和鬆弛等。

削骨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注意口腔衛生,進食後應用漱口水進行清潔。

(2)術後 72小時之內,需冰敷臉頰與鼻子兩側,避免頭部過低的姿勢,最好墊高 枕頭,有助於減輕腫脹,避免用力、舉重物、劇烈運動。

(3)削骨術後會有暫時性臉部或嘴唇感覺遲鈍的現象,一般來說 6 個月內會慢慢改善。

(4)術後一週最好食用流質食物,避免溫度過高的食物,待第二週後,才能慢慢調整恢復正常飲食。

(5)術後避免食用辛辣或酒等刺激性食物。


削骨術後的恢復期需要多久?

削骨術後恢復期大該約莫 3 至 4 週,應搭配彈性繃帶或頭套,加壓 減輕腫脹與不適感,避免用力按摩臉部,才不至於造成出血。

2025年2月17日
下巴整形與下臉的黃金曲線
2025年2月17日
下頷骨手術
2025年2月6日
正顎手術
Share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