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當中熟齡族常有眉部下垂或所謂「眉壓眼或三角眼」的情形,而眉毛下垂最為嚴重的是外側部分,若只用單純的縫合或割雙眼皮,並沒有針對下垂的眉部問題去做改善,常常術後雙眼皮又被下垂的眉毛給遮蓋住,且割完的雙眼皮有厚重泡泡的外觀,更加重眉壓眼及眼神兇兇的感覺,無法達到完美的結果。如下圖:
左圖:45歲,術前眉毛與上眼皮下垂,接受雙眼皮手術。右圖:術後眉毛下垂,尤其外側眼皮下垂更明顯,
形成眉壓眼,感覺兇狠的,眼皮厚厚的,眉尾垂垂的,像在瞪人一樣。
提眉最有效的方法是前額拉皮手術,很多人聽到前額拉皮就會想到傳統開放式的前額拉皮與五爪拉皮,其實常見的前額提拉手術切口(見上圖)有不少種:冠狀切口前額拉皮(所謂傳統式前額拉皮)、內視鏡前額拉皮、眉上切除直接拉提及髮際線前額拉皮手術,(五爪前額拉皮只是內視鏡前額拉皮的種)。它們目的在於抬高下垂的眉部、印堂及眉尾,去除前額的抬頭紋及贅皮,可減少皺眉紋及矯正不等高之眉毛。
眉上切除直接拉提手術只能提高眉毛的高度,不能提高印堂及眉尾,除了需要處理眉上的疤痕問題外,術後印堂及眉尾常常會更下垂,讓表情看來很不自然。
冠狀切口前額拉皮是在髮際線後七至八公分處切開30 cm以上的頭皮,往下沿深部的筋膜下或骨膜下層分離組織至眉部,把前額皮瓣往上拉,再把過長的頭皮切除後縫合。缺點是髮際線會往後移,額頭過高的人不宜使用;且對頭皮感覺神經傷害很大。
內視鏡抬眉手術,在髮際線內做數個小切口,沿著筋膜下或骨膜下層行組織分離,把前額皮瓣往上往後推,再用各種方法把前額皮瓣固定在頭骨上,如用五爪丁固定就是俗稱的五爪前額拉皮。因為切口很小,需要內視鏡的幫助來精確分離組織,達到鬆解與提拉的目的,是目前較普遍的方法。缺點是髮際線會往後移。
以往的髮際線前額拉皮手術是沿著髮際線做切口,沿筋膜下或骨膜下層往下分離組織,將前額皮瓣往上後拉,切除多餘的頭皮後縫合。適合額頭太高的案例 (一般額頭從眉毛上緣至髮際約在6公分以內)。缺點是對頭皮感覺神經傷害很大;雖是藏在髮際線,但如果使用一般直線、弧線狀或規則的鋸齒狀切口,疤痕還是相對顯眼的。也可沿著皮膚下層分離組織,切贅皮再縫合,優點是頭皮感覺神經傷害小;缺點是這是單層皮下拉皮,拉提效果較不持久,疤痕相對顯眼。
針對這些缺點,改良式手術應運而生:使用髮際線不規則的鋸齒狀切口 (見上圖),切口只至深至皮下組織層,沿肌肉層往下分離組織至眉部或前額最低皺紋的高度;再由前額深部肌肉/筋膜層做兩至三個垂直的小切口,做骨膜下層分離組織至眉毛上緣,縫合拉緊骨膜筋膜皮瓣,再把多餘的頭皮切除後縫合。
特點是:髮際線的不規則鋸齒狀切口,不規則鋸齒狀疤痕會比直線或規則鋸齒狀的更不顯眼。
另外切口面是斜的,癒合後毛髮會穿出疤痕前方的皮膚,可以減少疤痕外露 (見下圖)。雙層的組織剝離後,肌肉/骨膜筋膜的縫合可以減少皮膚皮瓣的拉提張力,減少疤痕變寬的機會。
沿著髮際線做斜面切口,毛髮會穿出疤痕下方的皮膚減少疤痕外露,如下圖。
上圖術後兩年近照發現,頭髮已從髮際線疤痕前方長出來,幾乎掩蓋拉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