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膚(resurfacing)乃指利用各種方法,如化學藥劑,磨皮或雷射,將皮膚上層除去,然後利用皮膚再生的能力,使新長出之皮膚較原來皮膚為細嫩,光澤而有彈性的手術。皮膚最外層是表皮,下有真皮層。真皮又分乳頭狀真皮(papillary dermis)及網狀真皮(reticular dermis)。表皮層的表皮細胞向真皮層行棘狀突出的生長形成 rete pegs。而皮膚之附屬物 (adnexa)如毛囊、皮脂腺又向真皮膚層更深層部位生長。所以表淺的處置只要不深過乳突層,皮膚皆能很好的再生,不留下明疤痕及明顯的色素變化,這就是換膚手術基本的原理。
從傳統的石炭酸(phenol),三氯乙酸(TCA),至最近流行的果酸(α-hy-droxyl acids)都是利用這些酸破壞皮膚上層達成表淺化學灼傷(chemical burns),皮膚傷害的程度與所用化學藥劑的濃度及接觸時間有關,方便是其優點,但破壞深度較不易控制,須有經驗者方能有良好結果。
利用乾冰或液態氮,深度不易控制乃其缺點。
利用銼刀或電動磨皮器,磨除皮膚上層。此為物理性傷害,深度可以有效控制,唯較軟的皮膚,如眼眶附近皮膚不適合,且傷口出血會影響深度的判斷且對細小的病灶,較無法取得精確控制。另有微晶(microcrystal)磨皮,利用微小的小晶片連續打在皮膚上,移除一些上層的皮膚,唯其處理的深度較有限。
較常用的有 CO2、Nd-YAG、Er-YAG及erbium-doped fiber laser, Fraxel 雷射。其中以高能量的二氧化碳雷射及 Fraxel雷射最廣為所用。
二氧化碳雷射在1970年代已開始應用於皮膚手術,唯在高能量短脈寬(high energy short pulse)二氧化碳雷射發明後,它才廣泛被應用於美容手術。二氧化碳雷射的波長為10600 nm,主要為水吸收轉而成為熱能(heat),可使皮膚蒸發,炭化或蛋白質變質,端看能量的輸出快慢。皮膚90%以上的水份,膠原蛋白(collagen)含水量在30%至50%之間。
表皮的thermal relaxation time(溫度後最高降至一半所須時間)約在千分之一秒左右。如果雷射能在1 ms內釋出4~5 J/cm2的能量,則能將皮膚蒸發(clean ablation)掉而不會有太多熱傳導而造成無謂的傷害,如此便能精確的控制深度,使uncontrolled thermal injury達到最小,目前如Coherant 5000,Feathertouch及Truepulse等二氧化碳雷射皆能到這種效果。
當二氧化碳雷射打在皮膚上,表皮細胞很快被加熱至100oC而蒸發,真皮部份會有一部份因由上而來的傳導熱能造成壞死(coagulation necrosis),脈寬愈長則壞死部份愈厚。使用脈寬小於千分之一秒的高能雷射,可使之小於20 μm,如此對表淺皺紋便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是要處理較深的皺紋,則可以考慮使用脈寬較長之雷射。
二氧化碳雷射換膚如何控制治療深度:在表淺的乳突層可以發現其表面是粉紅色,毛細孔小,表面光滑,如多一次治療(pass)則表面將愈來愈焦黃,毛細孔及表面將愈來愈粗。所以治療的終點如下:
(1)病灶皮膚皺紋消失 (2)皮膚表面變黃 (3)粗糙的膠原蛋白表面顯現出來時
調整雷射的能量亦能控制深淺:即能量密度(fluence),治療時間(即脈寬),和治療次數(number ofpass)。一般臉上表皮層厚度約60 μm,乳突層亦在60 μm左右。眼瞼的網狀真皮層約0.5 mm,嘴附近1.5-2.0 mm。皮膚附屬物(appendage)都深及真皮下 100 um以上。治療時真皮層內的皮膚附屬物務必留下讓表皮再生(reepithelialization)得以完整。三到六個月後可再進行一次治療。
另外,二氧化碳雷射掃射一次(one pass)最好能擦拭掉表皮淺留物,這樣第二次掃射可以使能量較深入和平均分配。以下是常用二種雷射治療深度的一般推測:
Coherent 5000型、使用300 mj/cm2,25 mm sopt size,100 W及density of 6的 computerized patterngenerator(CPG)(fluence為10-12.5 J/cm2):
一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20 μm)
二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40 μm)
三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60 μm)
Sharplan Faghertouch-Silktouch 使用 200 H hand piece,10 mm square,36 W:
(feathertouch, fluence 為10 J/cm2):
一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10 μm)
二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30 μm)
三次掃射=表皮蒸發(60 μm)+真皮壞死(50 μm)
如使用200-H handpiece, 8 mm square, 18 W:(Silktouch, fluence 為28 J/cm2):
一次掃射=表皮蒸發+真皮壞死(70 μm)
二次掃射=表皮蒸發+真皮壞死(100 μm)
鉺雅各雷射波長 2,940 nm,對水的高吸收力,是二氧化碳雷射的12倍. 故對皮膚的穿透只有 1μm的組織剝離深度,須多發治療,熱傷害很小只有5~10 μm,沒有凝結的作用,所以會從表皮滲血出來。
最小的熱傷害,只有5 ~ 10 μm,可以重覆治療病區。減少上皮組織形成的時間,最短的癒合時間。減輕紅腫的現象,降低術後色素沉著發炎現象。
降低紅腫/恢復時間,降低麻醉的需求。
降低術後的疼痛,降低色素沉著現象。
適合膚色較黑的東方人,操作非常的精確較安全。
尤其是因陽光傷害及與臉部表情較無關的細紋,效果最好,如眼眶,嘴巴附近,兩頰及額頭。
時深凹(pitted)疤痕效果最好,對呈山谷形(valley)或軟的疤痕效果不張。每次治療約可進步50-60%,治療須要深入較深層的真皮部位,約在100-120 um之間。
可以在疤痕成熟期內治療(三個月內),宜治療至乳頭層,可使疤變磨糊(blur)。對大片或寬(spread scar)無效。對老舊疤痕也無效。
使角質增生(keratosis),皮膚腺增生(sebaceous hyperplasia)。疣等,反應很好,但對
黃色素瘤(xanthelasma),汗管瘤(syrigoma)效佳,但得注意疤痕或復發的問題。
注意病人有無不確實際的期待,有無上述禁忌事項,膚色如何,皮膚有無萎縮退化情形。並予病人解說治療前後注意事項,可能效果及副作用。
Famvir, 250-500 mg/d,術前一天至術後10天或Valtrax, 500-750 mg/d亦可。
原先這類處理乃在加強治療效果及減少皮膚色素反應,但有人以為在二氧化碳雷射換膚中,它一則不會深雷射的穿刺(penetraion),二則它無法深入較深的黑色素細胞,而較淺的黑色素細胞已在治療時被移除或破壞,故對減少素色反應效果不明顯,乃棄而不用。這方面現仍有分岐的看法。
劃出治療範圍,較深的病灶應予以記號,治療範圍三周邊應予fade-out處理。
可使用 EMLA或局部麻醉。如用全身麻醉,應特別注意雷射安全。以免爆炸或著火。
病人保護,可用金屬眼睛保護器(eye shields)或溼紗布覆蓋來治療區域。
可用open method,塗各種ointment,或用occlusive method,覆蓋各類敷料:如 Biobrane, Flexan,
Tegaderm等。一般而言occlusive method病人較不痛,復原較快,但換敷料較不便。傷口應於7至10天內長好表皮。
雷射換膚手術,乃極安全,易實行的手術,效果極佳,至少可以維持4至5年,但必須深入了解雷射的各種性質,病人反應及術後照料,方能達到極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