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小的疤痕、痘疤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雷射、鉺雅克(Er-YAG)或erbium-doped fiber laser (Fraxel)雷射以磨皮換膚(dermabrasion or resurfacing)的原理改善其外觀,表淺的凹陷疤痕(atrophic or depressed scars)亦可用上述雷射處理。紅色的疤痕可利用585nm dye laser或脈衝強光(photoderm or Epilight)來改善其顏色,加速其成熟過程。至於黑色素的變化(hyperpigmentation or hypopigmentation)亦可利用各種不同雷射來處理,會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前言
"我要雷射除疤"是整行外科門診病人很常提出的訴求。雖目前雷射科技及生物科技極為發達,但"一但有疤,終身有疤"在短時間內幾乎仍是不可改變的原則。到現在所有的藥物、手術及在治療工具包括雷射都無法將疤痕變不見,但一定程度的進步是可以做到的,本文就雷射治療對疤痕改善所能提供的貢獻,作一組粗淺的介紹。
疤痕的長度無法用手術或雷射來變短,但疤痕的方向形狀可以用Z-plasty或W-plasty等來改變。疤痕的寬度:
有些可以用手術的方法(scar revision,skin graft or tissue expansion)來變窄。在此方面,二氧化碳雷射只能利用來切割,減少出血而已,單用雷射並無法使疤痕變窄。有許多研究嘗試利用各種雷射來切割傷口,或切除疤痕,希望癒合後,疤痕能比傳統手術刀或比原來的疤痕,有較窄的疤痕,但都未能成功,至於疤痕的厚度,亦無法用雷射切除來改善,但一些染料雷射可能有一點效果,容後討論。
(1) 變紅(erythematous change):主要由於血管擴張造成,隨時間它會慢慢改善,但有一些增生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或蟹足腫(keloid)它並不減退。對紅色的疤痕,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血管瘤或血管病變用雷射來治療,如585nm染料雷射(dye laser)或脈衝強光(intense pulse light, Photoderm、Starlux or
Epilight)可以選擇性的破壞病變血管減低 erythema,加速疤痕成熟(scar maturation);可能可以減少一些疤痕的體積。一般而言對正常的疤痕效果較好,對病態疤痕則較差。
(2) 色素沈著(hyperpigmentation):疤痕形成色素沈著多由 melanin或 hemosiderin形成,分布深淺不一,一般會隨時間而改善,對於久而不退則可以利用紅寶石(ruby)、銣雅各(Nd-YAG)、亞力山卓(Alexandrite),皮秒雷射或染料雷射來處理,其反應常常難以預測,建議用 test dose 或 test area作為前置作業。
(3) 色素減少(hypopigmentation):有時合併atrophic scar,處理一般建議用二氧化碳或鉺雅各雷射做dermabrasion,或erbium-doped fiber laser, (Fraxel) 雷射以磨皮換膚,或以植皮(thin split thickness skingraft)做所謂的overgrafting,效果不錯。但主要是植皮的效果,雷射只是作為手術工具。
(題外話: 對於白色疤痕,可用顯微真皮植皮法 (microdermal graft),把別處皮膚 (耳後皮膚或頭皮)的色素細胞,植進疤痕內來改善白色的反差。)
一般疤痕可能產生癢疼的感覺,亦可用上述色素雷射處理,目前的研究結果未明,筆者經驗短暫的效果,常常 見得到,但仍會進一步的研究。
一般細小的疤痕(fine scar, linear scar)或痘疤(acne scar)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鉺亞各或Fraxel雷射來處理,這些剝離(ablation)雷射,可以蒸發上層的皮膚(deep to mid dermis),傷口的表皮會再生,而真皮也會再生,膠原蛋白纖維(collagen fiber)將重新排列,形成一層新的真皮(neodermis),皮膚看起來較有彈性;而疤痕和正常皮膚間的界線將變得較不明顯,而達到改善外觀的效果。
Manstein 等人2004年提出「分段光熱分解」理論,1,550 nm摻鉺光纖飛梭雷射(erbium-doped fiber laser, Fraxel)就是利用特殊雷射探頭(hand piece)在皮膚造成直徑為100 μm散在性小區域(MTZ,microthermal zone)的破壞,這些MTZ旁邊正常組織可以在短時間內開始進行修補(collagen remodeling and re-epithelialization)的工作,不僅可以治療表皮的病灶,同時雷射破壞的深度可以引起膠原重組反應,以改善疤痕。氣化磨皮換膚雷射的作用一如翻土鋤草,剝離上層皮膚,而Fraxel雷射治療則如在草坪上打洞,土壤鬆動活化,草皮很快可以長滿。臨床上此類治療復原很快,down time很小。當然一些疤痕可能需要作scar revision,Z-plasty 或W-plasty等美容手術,即先手術處理疤痕,在作雷射,效果更佳。
一些acne scar或depressed scar,亦可用上述方法處理,唯必須在疤痕及正常皮膚的交界處(scar shoulder)做加強處理,剝離更多的組織使凸起(step like deformity)能變得較不明顯,類似dermoplaning的作法,再加上一些雷射可以使膠原蛋白收縮(shrinkage)及真皮新生,可使皮膚的張力(tension)增加,使凹陷的疤痕變得較平坦。但是對於較無彈性的疤痕或較凹深的疤,應配合其他手術效果更好。通常對於痘疤或凹陷疤痕須要2~4次治療,間隔最好3~6個月。
皮秒雷射是指該雷射每發的脈寬 (pulse duration)小於1奈秒( nanosecond, ns, 10−9 秒),到達皮秒級別,
1皮秒= 10−12 秒( picosecond, ps)。
目前市面上有幾種不同波長的皮秒雷射機器,包括532、585、595、660、670、694、755及1064 nm,波長越長愈能穿透到深層的皮膚組織,因此短波長的雷射光主要針對表皮到淺真皮層的肌膚問題,而長波長的雷射光主要針對中到深層真皮層。
除了皮秒雷射超短脈寬外,皮秒雷射機都有附加的「聚焦」功能,運用各自研發的「蜂巢透鏡、聚焦透鏡或飛梭鏡」,把雷射聚焦在很多的小點上,提高每一個小點的功率到12至20 倍,以產生雷射光震破壞,稱之為雷射誘導的光學擊應: LIOB,laser induced optical breakdown , 瞬間高能量形成「電漿 plasma formation」,造成皮下空泡。當這些空泡腫隱形的損傷,當它們慢慢癒合時,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隨之增生,達到皮膚緊緻及改善老化、細紋、疤痕的功能。對痘疤,皮秒雷多次的治療,有一定改善的效果。
操作者必須對傷口及疤痕的處理很有心得,且能熟悉雷射手術方可為之,而對病人期望及術後照顧,如防晒美白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常見的合併症和一般的雷射治療,不外色素變化,疤痕變差等,另外類固醇,矽膠片彈性壓迫都有助益,可作為輔助工具。
結論
目前已有之疤痕只能被改善,而不能除掉,病人選擇雷射使用得當,可以在美觀,色素上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雷射治療疤痕現在只在起步摸索的階段,宜有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