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拉皮手術都是用大傷口,現在它們被委屈地冠上傳統拉皮手術的名字。以前做前額拉最常用的切口是有名字的,不是叫傳統切口,而是稱為頭皮冠狀切口(coronal incision) ,它是從一側耳朵上方切至另一側耳朵上方,雖然很長但很好使用,最大缺點是會傷害切口上方的感覺神經。現在已改良成髮際線鋸齒狀切口(見下圖),斜面切口讓頭髮有機會長至疤痕前方或下方,只要一點點髮絲幾乎掩蓋拉住疤痕。
傳統式中下臉拉皮手術切口是由耳前走進顳部頭髮內,容易造成鬢角往後上移位,甚至鬢角消失。
現在改良式傳統中下臉拉皮手術切口,則不進入顳部頭髮內, 而是繞鬢角做鋸齒狀切口,不會造成鬢角往後上移位,鋸齒狀切口的疤痕會比直線切口來的更隱密。耳前切口一般會走在耳朵及臉部交界,繞耳珠後或耳珠前切口前緣以隱藏疤痕。
不管傳統式中下臉拉皮手術切口或改良式中下臉拉皮手術切口都可以往上或往耳後延伸,做為前額下臉及頸部臉拉皮的切口。現在很少以這種鬢角及耳前切口單純做中臉拉皮手術,通常會合併中下臉拉皮一起進行。
單做中臉拉皮手術會利用內視鏡輔助,切口在顳部髮際線後至少3公分,沿深層筋膜剝離,必要時可以在口內做切口幫助剝離。使用五爪鉤(endotine)提拉或特殊縫線,固定在顳部,疤痕隱藏的很好。另一單做中臉拉皮可經下眼臉做手術切口,猶如眼袋外開的切口,使用小五爪鉤提拉或特殊縫線,疤痕不明顯,但偶而會發生眼瞼外翻。
筆者目前較大傷口的拉皮切口方式是:前額拉皮使用的改良式前額髮際線不規則鋸齒裝切口,中下臉拉皮手術切口使用鬢角前緣鋸齒狀切口及耳珠後切口。術後疤痕隱密顧客滿意度極高,從未有人抱怨疤痕是個問題。
中下臉拉皮鬢角前緣耳臉交界及耳珠後切口
術前(左/上圖)術後6個月(中圖)及術後12個月(右/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