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無良的或所學有限醫師在做臉部拉皮手術只會切掉一塊贅皮,然後用力把傷口縫起來。他們認為拉皮手術重點在切除下垂的皮膚及組織,以縫緊皮膚作為提拉工具,提拉的方向也以水平為主,對外宣稱風險低、復原快,但這樣會出現許多不良的手術結果,在拉皮過人臉上留下許多宛如昭告世人「我作過拉皮手術」的印記
(stigmata),常見者如下(見下圖) :
1.鬢毛過高或過於靠近耳朵或甚至消失。
2.耳垂變形或被拉長。
3.嘴角、臉頰、下巴處皮膚形成往外拉的紋路。
4.髮線後移,額頭太高,眉毛過分上陽,形成「持續驚訝」的表情。
5.耳門太開,耳珠變形。
6.臉皮緊繃,但顴骨脂肪墊下垂、眼眶凹陷或前額眉部下垂。
這些現象主要是以強拉皮膚作為提拉及緊縮的方法,或則是應予鬆脫剝離的筋膜韌帶沒有徹底執行分離,只是硬縫筋膜韌帶,或縫合方向過於水平而造成。這缺點可以以用筋膜拉皮手術 (SMAS face lift)克服,筋膜(SMAS)是指位於臉部皮下的一層表淺肌肉、筋膜性組織,覆蓋於全臉。
手術時將這片構造翻起,並拉緊,能撐久一點。但是因為肌膜系統之下就是顏面神經,要避免傷到神經,許多醫師就不敢徹底執行分離筋膜,形成位移及提拉效果不足(請見本網站臉部手術相關文頁)。地心引力將組織往下拉,所以提拉的方向也應往上才對,但為了減少疤痕及組織剝離或方便提拉固定,往兩側拉就便成常用的選擇,但這並不是「回復原位」的最佳選擇。目前已經發展出不少垂直或較為垂直的固定方式。
下圖顯示拉皮印記:黑色箭頭是耳垂變形或被拉長,白色箭頭是鬢毛過高或過於靠近耳朵,紫色箭頭是耳門太開,耳珠變形。
現在拉皮的觀念是:
臉部拉皮應該將下垂位移的組織(如脂肪)復位固定,而非一味切除。同時也應該填補萎縮不足的組織,以免形成消瘦萎縮的老態。而皮膚表淺細紋應使用換膚的方式解決,而非一味強拉。
拉皮手術應找專家諮詢,而非上網搜尋一些很炫的名詞,因為坊間診所林立,為了顯得與眾不同必然會創出一些噱頭,達到招攬顧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