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是全面的,下眼瞼本身及支撐系統都會漸漸萎縮而變鬆弛。下眼瞼兩端與內外眥韌帶相連而附著於眼眶骨內側;下連眶膜 (orbital septum 眼眶隔膜)連接至眼眶骨下緣;內有縮肌 (retractor)及囊膜 (CPF)連接至眼下直肌與眼下斜肌。眼輪匝肌則覆蓋在眶膜與下眼瞼板之上,其內側為結膜與眼球緊密黏貼 (見下圖)。
當老化鬆弛發生時,下眼瞼就會逐漸變長,而很容易受重力、疤痕收縮或其他外力牽扯而產生眼瞼外翻、下垂或發生下眼瞼不再與眼球黏貼 (即所謂的 globe lid disjunction)。眼球表面隨時都會覆蓋一層薄薄的淚液,當淚液漸漸累積到一定量時,它會由下眼瞼內側上緣的一個小孔 (puntum 流入淚點)流進鼻淚管,這樣就不至於產生溢淚的現象。
熟齡者因下眼瞼萎縮,使得流入淚點相對遠緣離眼球,淚液必須累積到較多量時才能接觸到流入淚點而流入鼻淚管,所以熟齡的人很容易發生溢淚現象。當然眼輪匝肌收縮力降低,減少淚囊的幫浦作用,也是原因之一。
當發生眼瞼外翻、下縮或發生下眼瞼不再與眼球黏貼時,眼淚蒸發多了,就會發生乾眼現象,有時會伴著反射性的溢淚現象 。
行下眼袋手術時常因手術剪皮、切肌肉、斷神經、縫合太緊或方向不正確、術後腫脹及疤痕攣縮加重這些眼瞼外翻、下縮或眼瞼眼球未黏貼 (globe lid disjunction)的現象,所以下眼瞼支撐 (lid support)在眼袋手術是非常重要的,醫師必須熟練各種內外眥的固定術及成形術,也須了解如何操作各個相關情況,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見上圖以曬衣繩說明此觀念),也因此必須具備矯正這些合併症或問題的能力。
上圖左眼顯示下眼瞼下縮 (retraction),形成下三白眼的情形。
下圖是外開法合併外眥固定術,需要將外眥韌帶縫至眼眶骨內緣的骨膜上。
下圖是內開法合併外眥固定術,在上眼皮外側做一小切口 (一般是小於半公分),將外眥韌帶縫至眼眶骨內緣的骨膜上,再下圖則為其示意圖。
下圖是外開法合併外眥成形術,需將切短成適當長度的外眥韌帶縫至眼眶骨內緣的骨膜上。一般是非常熟齡的顧客,或是再非常需要下眼瞼支撐的情況下為之。
下圖是眼瞼眼球未黏貼 (globe lid disjunction)的案例,接受外眥成形術,術前術後改善的情形。
下圖是下眼瞼下縮 (retraction)的案例,接受眼袋手術與外眥固定術,術前術後改善的情形。
下兩圖也是下眼瞼下縮 (retraction)的案例,接受外眥成形術,術前術後改善的情形。
如果下眼瞼下縮或外翻是疤痕攣縮、皮膚或黏膜缺損、甚至是縮肌 (retractor)太緊造成,則須作鬆弛手術(surgical release),然後皮膚缺損者做皮膚移植手術 (skin graft),黏膜缺損者做黏膜移植手術 (mucosa graft),縮肌 (retractor)太緊則需植入spacer,來矯正缺失 (見以下圖說明此觀念)。
做好下眼瞼的支撐是做好眼袋手術極為重要的前提, 萬一切皮太多,萬一眼球太凸,萬一發生了下瞼外翻或下縮,都有補救的機會。把下眼瞼固定在較高的位置,保持較佳的形狀,有可上提眼皮與匝肌,對下眼周的美觀也是一大助益。